当前位置: 首页 - 精神文明 - 精神文明
       形式主义有多种含义,本文中的形式主义特指领导干部做表面文章,换取上级肯定,从而达到个人升官发财的目的。官僚主义是个很复杂的概念。本文中的官僚主义特指领导作风,其特征是领导干部高高在上、脱离实际,饱食终日、无所作为,遇事推诿、办事拖拉,讲求官样文章,主观臆断瞎指挥。形式主义助长官僚主义,官僚主义为形式主义推波助澜。二者互为支撑,共同疏远甚至撕裂党群关系,贻误党的工作和党的事业。
       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,燃点低、蔓延快,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形势的变化而“隐形变异”、花样翻新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从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开始,全党自上而下纠正“四风”取得显著成效。在这种形势下,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仍然改头换面、大行其道。2017年党的十九大后,新华社《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》一文,总结了十种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新表现:一些领导干部调研走过场、搞形式主义,调研现场成了“秀场”;一些单位“门好进、脸好看”,就是“事难办”;一些地方注重打造领导“可视范围”内的项目工程,“不怕群众不满意,就怕领导不注意”;有的地方层层重复开会,用会议落实会议;部分地区写材料、制文件机械照抄,出台制度决策“依葫芦画瓢”;一些干部办事拖沓敷衍、懒政庸政怠政,把责任往上推;一些地方不重实效重包装,把精力放在“材料美化”上,搞“材料出政绩”;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将责任下移,“履责”变“推责”;有的干部知情不报、听之任之,态度漠然;有的干部说一套做一套、台上台下两个样。
      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如磐石的决心,提出了整治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的明确要求。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19年3月印发《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》,要求将力戒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作为全党开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。但是,在全党一片喊“打”声中,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悄然“隐形变异”、花样翻新。
一、在提高政治站位上重表态轻行动
       站得高,才能视野宽广,不畏浮云遮望眼。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,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,领导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。这关键是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,跳出地方、部门和个人的利益等局限,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,站在党和人民事业大局的高度上研判形势、解决问题。然而现实中,一些领导干部把提高政治站位当口号,时时处处挂在嘴边,把喊口号的响亮程度和频率作为政治站位高低的判断标准,精力不是放在做好工作、推进党的事业上,而是钻研如何把口号声喊得更高、更引人关注,尤其是引起上级领导的关注上。如,有的干部公然把《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》中要求的三个“看齐”擅自加上一个向领导干部个人看齐,从而变成四个“看齐”;把党章党规中规定的、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的关于党员干部对党的忠诚必须是“唯一的、彻底的、无条件的、不掺任何杂质的、没有任何水分的”的绝对忠诚,是“忠于党的组织和党的原则”“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”,喊成绝对忠诚领导干部个人,处心积虑把提高政治站位的功夫下在喊口号上,而不是落实到行动中,其实质是把党的事业抛到九霄云外,把算个人账、眼前账的小算盘打得叭叭响。
二、抓工作讲求套路不出思路
       思路决定出路。一个地区、一个单位、一个部门的领导干部有工作思路,这个地区、这个单位、这个部门的工作才能有序推进、事半功倍。领导干部工作没有思路,一定会出现“将帅无能,累死三军”的局面,导致资源浪费大、工作绩效差。领导干部有工作思路,必须学习知识、增长见识,必须加强理论武装,保持理论上的清醒、行动上的坚定。但一些干部像水葫芦,漂在水面,不下苦功学习理论、钻研业务,而是投机取巧,玩弄套路。如,回应群众关切用“三段式”套路:一是“诚恳”接受,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感到“痛心”“遗憾”;二是深刻检讨,之所以会有此类问题发生,反映了“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深入不扎实的问题”;三是信誓旦旦承诺,就相关问题“进行深入调查研究”,“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答复”。这看似“完美”的回应,实则空洞无物,没有具体措施,也就无法真正落地。之后,只能视群众的态度随机应变。如果群众不依不饶就应付一下,如果群众没有穷追不舍就不了了之。部署工作用“三段式”套路:一是认真学习;二是高度重视;三是突出重点,扎实整改,建立防治和纠正问题长效机制。这看上去没错误,但落实时没具体办法。推动工作用“三段式”套路:一是要坚定政治方向;二是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;三是要树立正确导向,引导干部担当作为。至于怎么确保工作落实落细,只字不提,其实是一筹莫展。查摆问题用“三段式”套路:一是解放思想不够;二是学习不深不透;三是调查研究不够。这看上去非常诚恳,实际上,大而化之,落实整改无处下手。整改措施用“三段式”套路:一是加强理论学习;二是改进工作作风;三是把工作当事业。这看上去高大上,实际上,整改结果却无法检测、无法衡量。
刘炳香: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八个新表现
三、只清廉不勤政,奉行不贪不占不管不干的“四不主义”
       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,我们党没有也不追求自身特殊利益,领导干部要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,清正廉洁,勤政为民。在反腐取得压倒性胜利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,有的领导干部奉行明哲保身,用不贪不占保证不出事,用不管事不干事来保证不出错不担责。把自我保护放在首位,把为民办事抛到脑后,把清正廉洁与勤政为民割裂开来、对立起来,只清廉不勤政,看到事情躲着,遇到问题绕着,工作没力度,办事无原则,即使发现工作中有错误失误,也是能捂则捂,能盖则盖,导致小事拖大,大事拖炸。一句“不归我管”,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。对那些“必须我管”,实在推不掉的工作,则向上层层请示,无批示不动工,名曰“尊重上级”,实则尸位素餐、懒政、怠政;向下层层签订责任状,名曰压力层层传导,实则开列免责清单。这样的层层权力上交,助长了上级的官僚主义;这样的层层责任下放,导致基层“小马拉大车”,不堪重负、苦不堪言。
四、不计成本打造中看不中用的“橱窗案例”
       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,始终伴随着人类在各种社会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智慧的传承。案例作为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重要意义的事件,用来学习、研究、借鉴,可以让后人站在前人肩膀上,看得更远,走得更快更稳。案例的可学可鉴,关键在于其产生环境可再现、发展过程可回溯,实践结果可预期。换句话说,案例是在真实的环境中,按照客观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。有的干部没有能力和耐心发现和总结成功案例,便利用行政权力,人为创造特殊环境,集中优势力量、穷尽组织资源,快速打造橱窗案例。在这个过程中,一些领导干部不惜代价、不计成本、违反工作规律,亲自披挂上阵或威逼利诱下属或下属单位不择手段打造样板、树立标杆。这种人为制造出的橱窗案例,一时间引来参观者络绎不绝,但刻意打造的样板约束条件苛刻,无法复制,中看不中用。如,某单位,完全不顾本单位工作所具有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等特点,不计成本甚至不计后果地打造样板,树立标兵,强行推广,结果劳民伤财、怨声载道。然而始作俑者,醉翁之意不在酒,只要能成功吸引上级领导的目光、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,捞取升迁资本,“橱窗案例”也就完成了其使命。
五、凭领导主观意志评优
       评优是组织管理的重要手段,其目的是激励,使干得多干得好优秀者,受到表彰、受到奖励,奖得让人心动,产生优秀者再接再厉,落实后直起急追的效应。评优产生正效应的前提是其公平公正,公平公正的基础是过程公开,标准统一、客观。有的干部工作能力不足、人格魅力不够,领导权威树立不起来,于是挖空心思搞评优来补偿。评优时,无论明确或不明确客观标准,结果最终皆由领导干部投票决定。为了给当上评委的领导留下深刻印象,在评优中胜出,下属及下属单位把大量精力放在研究评委偏好上,大量时间用于做展板、写材料、跑关系。往往“兵马”未动,展板先行,工作没做,“材料”做成;把说的当成做的,把规划当成现实,工作还没到位,成果整理出来、经验总结完成。下属及下属部门没有精力甚至没有动力提高专业水准、业务能力。结果导致一些单位做展板没少花钱、写材料很下功夫,跑关系辛辛苦苦,最终“奖状一屋子,工作老样子”。更为严重的是,许多干部群众都对这种现象习以为常、见怪不怪。
六、常规问题层层签批无效率,重要问题层层不批无结果
       机关内的重大事情、非常规工作都需要做公文由领导签批,落实工作人员、工作责任。公文运转的使命是完成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、工作协调,保证中心工作的顺利完成。但机关工作纷繁琐碎,并不需要事事做件签批。大量机关日常工作只需要走既定工作流程,工作人员各就各位各司其职,保证工作正常进度和组织正常秩序。有的机关加强工作规范时,对繁杂的机关工作实行“一刀切”,事事做公文签批,造成大量公文在机关单位内部传来传去,经过多道关卡、多位领导签字才能最终签发,不仅凉了“黄花菜”,也增加了工作成本,降低了工作效率。有些重大事情或非常规工作,确需领导签批,但层层签批时,环节越多,一旦卡在某个层次的领导手上不签发,最终“石沉大海”的概率越高。尤其是下级报送的文件,涉及上级工作中的问题、错误,以及解决问题、纠正错误的建议等,往往层层谨小慎微,层层不批。结果就是大家都看清的问题,都不说,就变成了“皇帝的新衣”。
七、滥用考核指挥棒
       考核是指挥棒,科学的考核是工作的一个环节,又是促进工作的重要手段。但考核的主体、考核的内容、考核的方法、考核的时间等,直接决定考核的结果。不同工作有着各自的工作周期和工作规律,考核的主体、考核的内容、考核的方法、考核的时间必然各不相同。考核应该分门别类。考核中的任何一项工作粗枝大叶,都会导致考核结果的不公平、不合理、不真实。有的领导干部对考核中的漏洞视而不见,甚至利用考核工作中的漏洞操纵考核结果,挥舞考核大棒,抬高想抬高的人,打压想打压的人,对提高个人掌控力、展示领导个人威风看得太重,完全不顾及考核的初衷,不顾及本单位的全局工作、长远效果。
八、简单使用末位淘汰
       末位淘汰是对单位内部从事相同领域相同工作的员工,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体系,对其为实现本单位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而作的贡献进行考核,得分最后的一位或几位予以淘汰。这种管理方法,只关注工作,罔顾员工尊严和个人特点及优势。在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普遍化后,末位淘汰管理法已经被慎用或弃用。一些领导干部不学无术、孤陋寡闻,拿无知当创新,利用行政强制力,推行简单粗暴的末位淘汰,即对一个单位中不同岗位、不同领域的员工用相同标准统一进行考核打分排序,即使最低分已经达到优秀程度,也要强行对排序靠后的一位或几位员工予以淘汰。这看上去很像是严格管理,但在职工能力素质普遍较高,不存在先进和后进员工占少数,中间水准员工占多数这样正态分布的单位中,实行末位淘汰制既有损员工人格尊严,又违背工作规律。拇指理论告诉我们,不同岗位的员工对实现组织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的作用不同,他们如同一只手的五指,有长有短,有粗有细,相互配合,优势互补,共同达成一只手的强大功能。不能统一以拇指为标准,对细的手指予以惩罚,淘汰掉最细的一个或几个。简单粗暴的末位淘汰,营造出人人自危的外部环境,打击员工的内在创新激情,以及组织归属感、全局观念和团队精神,极易滋生助长个人主义和急功近利。
       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“看似新表现,实则老问题”,即长期执政条件下,一些领导干部想问题做事情,过分依赖行政手段,宗旨意识淡漠,脱离群众,消极懈怠。解决老问题需要新思路。抓一些反面典型、处理一些相关干部是必要的,但如果不能釜底抽薪,标本兼治,那么,整治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就如割韭菜一样,割了一茬又长一茬。要阻断其花样翻新,必须调整整治思路,减少存量、遏制增量。
       第一,充分信任和依靠广大干部减少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问题的存量。领导干部中的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问题要依靠干部自己解决。要依靠干部自身力量,减少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的存量。重点是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,督促领导干部自觉检视、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问题,勇于自查自纠、自我革命。正如毛泽东在《论联合政府》所言:“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……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,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?”
       第二,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群众减少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问题的存量。“知屋漏者在宇下,知政失者在草野”。人民群众是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的直接受害者,最了解其危害及解决办法。领导干部关起门来解决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问题,注定是不彻底的,一定要多听听人民群众意见,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。中央要求把调查研究贯穿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全过程,领导干部要随时倾听群众意见建议,立查立改、即知即改,能够当下改的,明确时限和要求,按期整改到位;一时解决不了的,要盯住不放,通过不断深化认识、增强自觉,明确阶段目标,持续整改,并把整改的进度和效果交给群众评判。
       第三,双管齐下,遏制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的增量。一方面,整合各种监督、检查、督察资源,对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露头就打,不留余地,不留情面,形成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人人喊打的氛围,改变其闻着臭吃着香的小气候;另一方面,在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中,把组织推动与个人自觉统一起来,把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思想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转化为领导干部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,随时清理从而最终铲除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产生的土壤。
本文作者系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党建教研部教授。